前言

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形成了規模較大、門類齊全、配套完善的化學工業體系。全行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1.9%,位居全國36個工業部門之首。近十年來,中國化學工業產值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對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18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76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57家,省級化工園區351家,地市級化工園區266家,全國已形成石油和化學工業產值超過千億超大型園區14家,產值在500-1000億的大型園區33家,產值100-500億的中型園區224家,產值小于100億的小型園區405家,可以說未來這676家化工園區將承載著我們國家最重要的,接近14萬億產業的石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梢钥闯?,中小型化工園區仍在我國占較大比重,大多數園區仍處于項目招商和建設階段。

隨著化工園區發展,化工園區的環境風險問題也逐步凸現出來。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真正能夠按照一體化理念規劃建設園區,并且具有一定安全、環保管理水平與有效應對措施的化工園區不到100家,不及全國化工園區總數的1/10。因此,在積極倡導化工企業進區入園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眾多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中小園區。

化工污水具有組分復雜、毒性大、基質嚴重失衡的特點,是廢水處理領域的難點和熱點,長期以來,國內外化工行業廢水的處理與回用普遍存在著適用技術缺乏、工藝系統復雜、工程投資大、運行成本高等難題。目前現有的生化、物化、膜分離等技術難以滿足園區廢水達標處理的需求,尤其是在已建成的園區污水處理設施中,低成本的生物處理技術雖占95%以上,但能夠正常運行的不超過5%。

化工園區水污染問題分析

治理層面:化工污染處理難度大,缺乏專業運營管理

化工三廢成分復雜、生物毒性大、難降解,處理難度極大
廢水收集、處理設施不切合實際需求
專業化運營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專業運營團隊
     


資金層面,化工廢水防治設施投入大,運行費用偏高

管理層面,管理與監管能力不足

園區管委會需要進行多頭管理,管理難度大
監控監管能力不足,很難收集匯總有效數據
企業自身管控能力差,環保意識淡薄,偷排,稀釋排放等違法事件時有發生
     


治理層面

處理技術缺陷 對于園區內各個入駐企業來講,車間生產產生的廢水大部分具有高鹽、高COD、高毒性等特點,屬于難降解有機廢水范疇,大部分企業缺少環保專業技術人員,只能網上或依托朋友推薦,尋找外部環保公司設計本企業廢水治理方案,對各環保公司水平及實力很難作出技術評判,而國內大部分環保公司缺乏化工廢水處理實際工程設計經驗及技術,只能根據憑空想象,參照企業提供的簡單數據資料進行設計。大部分采用常規厭氧+好氧生物工藝來處理化工廢水,從工藝設計上就存在缺陷,使得廢水處理很難達標。

專業技術人員缺失 污水站的運行需要有較強的專業團隊及實操經驗?;て髽I內技術人員主要擅長于自身的合成工藝,缺失專業性的污水處理技術人員。因此,對污水運行缺乏技術基礎和經驗,尤其,生化運行與化學合成兩大模塊是兩個反差較大,概念完全不同的領域。而污水站的生化運行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際經驗和微生物專業技術能力。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失,導致企業污水站實際運行過程中常態化出現各類問題,生化系統經常惡化崩潰,處理出水很難穩定達標。

資金層面

項目投資的重復 園區內企業迫于環保壓力,為了把廢水處理達到園區接管標準,幾乎每個企業都建有一套污水處理運行裝置,都重復性采用常規生物處理的基本流程,沒有任何創新,造成園區企業環保設備的重復投資,造成企業資金浪費。

過度的運行費用 園區每個企業運行過程中由于缺失專業技術的支撐,污水站長期處于高能耗的運行狀況,增加了企業廢水處理的成本。因環保問題經常出現出水超標,不能正常排水,造成生產停產等惡性事故,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管理層面

企業自身管理問題園區內企業自身管理不嚴,環保意識淡薄,不重視生產源頭管控,不愿為資源化及環保運行投資,為降低運行費用,不擇手段,甚至出現偷排或稀釋排放等諸多違法事件。給后續園區污水站運行帶來技術風險。

園區本身管理問題 對園區內企業管理方法不科學,部分園區對企業接管標準過度要求,與院內企業長期形成對立關系,而不是上下游的互通關系。園區內收水標準、收費制度、環境風險控制及環境應急體系存在缺陷。

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江蘇藍必盛化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近20年時間對中國化工環保技術的研發,對全國上百家化工園區的調研和考察,探索出一套適合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全新多元化模式,可以通過采用BOT、ROT、PPP.OM等多元化投資合作模式進行協同治理,由第三方專業環保企業承攬或參與化工園區內企業廢水生化處理和園區污水綜合處理廠建設及運行,對園區內的廢水處理進行平臺共享式管理,既能有效確保園區污水處理廠出水達標排放,又能徹底解決園區內污水處理站穩定達標難及園區內化工企業的自身環保難題。

第三方治理新策略(一)

中間處理污水廠式模式中間處理污水廠式模式(藍必盛生化預處理系統):不改變園區現有污水廠的收排模式,在企業生產污水和園區接管標準間新建中間處理污水廠,用于接納園區企業所排高COD污水,通過中間污水站生物處理后達到園區原有處理系統COD小于500mg/L的接管標準,進一步達標處理。
具體接納標準由藍必盛根據各自企業的廢水水質和中間處理段進水要求,和企業商定納管標準并監管,省去企業自身生化處理設施,該各企業分散重復處理為集中生物處理,減少企業處理負擔,處理后滿足園區接管要求,交現園區集中污水處理廠進行后續處理。

第三方治理新策略(二)

類直收直排式項目改造或直接新建園區綜合污水處理站,通過對現有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技術提升或對新建的污水處理廠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通過技術升級來提升原污水處理廠接納企業所排污水納管標準,同樣實現解決各企業分類治理壓力,集中處理后達標直排。

園區第三方綜合治理新策略

多元化收費模式

多元化技術工藝

三方共贏

強化管理、統籌協調

節約資源、降低成本

提供咨詢、合理引進項目

省心、省錢、省力

優化技術,不斷創新

結 語

不斷總結探索

化工園區污水一體化代表了化工園區污水處理的方向,實施園區廢水的第三方治理政策,在實際操作中通過不斷總結探索,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結合新形勢、新政策不斷優化與完善,將有利的促進化工園區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進而帶動化工行業形象的提升,為化工行業長遠健康、有序、可持續的發展奠定基礎。

国产一级无码黄色视频,国产激情无码在线,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AV,久久亚洲麻豆AV无码韩国